top
| 我的位置:货币金银局 > 货币金银局 > 反假货币工作 > 工作信息

人民银行甘南州中支积极推动藏区反假货币机制建设初现成效

 字号 文章来源: 2020-06-30 16:21:0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甘南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与四川阿坝州、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毗邻,与藏区商贸往来频繁,群众在交易中偏好使用现金。近年来,人民银行甘南州中支创新思路,积极谋划新方法,推动反假货币机制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三省四地毗邻藏区反假币联动机制。甘南州中支与青海省果洛中支、黄南中支、四川省阿坝中支签订《毗邻安多藏区联合反假币工作协议》,建立了“甘、青、川三省四地毗邻藏区”反假联动机制,制定四地《联合反假工作制度》。通过每年召开甘青川“两反一稳定”联席会议,围绕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目标,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针对四地共同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共商破解难题的有力措施。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重大假币线索,配合协查,研究制定跨区域打击制贩假币措施,交流辖区反假币工作开展情况,实现信息共享,促进了跨区域反假币工作纵深开展。

(二)建立大学生义务反假宣传员机制。甘南州中支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签订了《大学生义务反假宣传工作机制协议书》,聘请若干名品学兼优、自愿服务社会、服务农牧民的来自藏区的大学生为义务反假宣传员。自2011年以来,甘南州中支共聘任大学生义务反假宣传员8批,累计800人。截至目前,大学生义务反假员共开展宣传860余次,宣传受众达到6.5万人,累计面向155个甘南州农牧村开展反假货币宣传,并延伸到甘肃、青海、四川三省的近100个农牧村。

(三)反假货币工作站乡镇广覆盖。甘南中支与当地农行、农村信用联社开展宣传合作,率先在全州99个乡(镇)建立了120个乡镇反假货币工作站。在此基础上以村委会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反假货币工作站覆盖面。以村委会实施主体功能,金融机构挂点联系,负责所在村辖内区域的反假宣传、向农牧民群众提供货币真伪识别、反假知识和爱护人民币宣传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327个村级反假货币工作站。

(四)建立反假信息交流机制。一是建立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信息沟通渠道。甘南中支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人民银行人民币反假工作思路、工作开展情况,争取人民币反假工作得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时加强与公安机构的信息共享、交流沟通,建立公安与金融机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对辖内出现的假币信息进行沟通。二是结合实际,建立反假货币工作动态交流反馈机制,甘南中支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微信工作群,通过建立“全州金融机构反假工作群”、“反假工作站工作联系群”、“大学生义务宣传员工作群”、“反假培训交流群”,各金融机构、反假工作站联络员、大学生义务宣传员及时将宣传工作情况通过微信工作群进行反馈,人民银行将最新的反假工作要求、假币犯罪活动最新动态、反假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等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通过微信群直接推送,达到反假工作信息实时共享交流。三是加大了毗邻藏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力度。2015年以来,通过简报等形式,与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四川阿坝州共交流反假工作信息30余次。

(五)建立全省首家货币鉴定中心。2018 年,甘南中支在辖内建立全省首家货币鉴定中心,配备货币真伪鉴定仪和专业技术人员,向社会公示货币鉴定业务范围,制定工作职责和鉴定业务流程,为甘南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民众义务提供假币鉴定服务,为持币者提供权威的鉴定结果。

二、辖内反假货币工作取得成效

(一)形成了毗邻藏区打击制假、贩假的工作合力。“甘、青、川毗邻藏区反假联动机制”的建立,减少了农牧村人民币流通市场监管盲区,优化了反假工作资源配置,形成了强有力的反假工作合力,对改善甘、青、川藏区人民币流通环境,打击跨区域制假贩假犯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至2019年,三省四地人民银行共召开3次现场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8次,提出联合工作措施20余条,通过简报形式交流工作信息30多篇,互通假币线索2起,积极协助相关假币案件查处1起。

(二)巩固了反假货币宣传阵地。将反假知识从城市扩展到校园,又通过民族大学生从校园扩展到农牧区,辐射到千家万户,方法更“接地气”,形式更丰富,渗透性更强,阵地更牢,有效维护了人民币形象,有效保障了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货币鉴定更科学、专业化。货币鉴定中心采用人机结合的货币真伪鉴别方式,提高货币鉴别效率,使得鉴定结果更加准确,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科学、更专业化的货币真伪鉴定服务。

(人民银行甘南中支货币金银科 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