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份以来,每逢双休日,我市部分社区广场人头攒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本市各金融机构举办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正在进行中,来自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金融机构的员工向社区居民就“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如何识别仿冒银行自助设备”、“如何防范假币调包”、“银保产品有何风险”、“怎样安全使用银行卡、ATM机、POS机等金融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吴阿姨开心地对记者说“金融知识普及真是送来了及时雨,我常常接到推销理财、保险产品的电话,以前自己不懂,总是被说得晕头转向,今天听了专家的解释,自己晓得了以后买这些东西该注意什么了”。
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场咨询活动是上海金融系统“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的形式之一,在9月份历时一个月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中,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组织全市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围绕“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风险责任、共建和谐金融”,采取建立金融知识宣传窗口、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创办金融知识流动学校、建立金融知识普及服务站等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设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使金融消费者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引导金融消费者识别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点,让金融消费者准确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责任和金融消费者自身的风险责任及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日趋丰富,为社会公众管理资产、消费支付、资金融通、优化风险结构等提供了重要渠道,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支撑和媒介。消费者正确理解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其实现金融交易目标、获得合理金融收益、享受更多金融便利的重要条件。一直以来,我国针对广大民众的金融教育普及仍然比较薄弱,国民的金融素质水平明显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消费者金融素质和应用技能的提高没有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步。随着金融消费行为的日益普及,开展全民金融扫盲教育,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国民金融素质,愈显迫切和必要。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3年开始,选择每年9月统一开展全国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高度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每年开展金融法律、支付清算、征信、反假货币、反洗钱、外汇等金融领域各个方面知识的普及宣传。今年5月2日,在全国率先以设立电话呼叫中心的方式,开通了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截至8月30日,共受理金融消费者咨询487件、投诉396件,咨询和投诉都得到了及时的响应和处理。央行上海总部还将金融机构履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职责的情况纳入了对金融机构考核评价的内容,督促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投诉电话,明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的重要工作,是建设和谐金融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注重活动的务实性和有效性,精心准备金融知识普及教材,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信息量适度,使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能够容易、准确地掌握。各金融机构要组织员工深入社区、学校、工厂、农村开展金融宣传,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深化社会公众对金融风险知识和风险责任的理解。同时,在做好集中性金融教育的同时,建立常态化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机制。
(上海总部综合管理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