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证交所开业那天我与市长在一起……
作者简介:康健,1948年生于上海。1982年1月华东师大77级法语高起点班本科毕业,同年2月参加工作——进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2008年5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研部退休。2004年由外交部评上:正高法语译审。现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人行支部主委。自1982年迄今,已发表译作与著作近300万字。曾10多次参加人行的重点课题。并在《文汇月刊》、《上海金融报》、《文化与生活》、《青年一代》、《现代家庭》和《浦江纵横》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专访、报告文学等共300多篇。
或许是考虑到我懂两门外语的缘故吧,1990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筹措前夕(因在旧中国时上海的九江路上曾有一家证券交易所),当时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领导派我去参加证交所开业的会务。也可能是由于我的年龄在会务组内相对大了些,就让我当了负责人。其实在那时,毕业于外语系的我,对上海证交所的诞生究竟有何重大意义并不太清楚,可是,既然是负责人,我对会务工作还是相当敬业的。
除了会场的布置、宴会的安排、请帖的发送等一些具体琐碎的事情外,市政府传来了当时觉得十分新鲜的要求:开业那天最好能把和平饭店的那支老人爵士乐队请来(当时,由那些“上海老克勒”组成的老人爵士乐队已名闻遐迩于上海滩,演奏底蕴很厚)。但十分不巧,我听到的答复却是:最近这支乐队正在日本演出,估计12月19日证交所开业前赶不回来。既然市长想听交响乐,我就去请上海交响乐团的那支乐队,该队开价2000元且是一口价。那时,这费用算是挺贵的。由于钢琴搬动不方便,而电子琴的效果不够理想,我叫人把浦江饭店顶楼的一台大钢琴事先搬进了会场大厅,并还请来了调琴师,这一切又花费不少。整整十天的会务我认真踏实,忙得不亦乐乎,会务工作应该讲还算相当到位。
开业前一天我忙得头头转,几乎一夜没睡,可第二天清晨我却精神矍铄毫无倦意。朱镕基市长也较早来到了浦江饭店,上海证交所的开业典礼在即,这时我忽然想起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是先奏乐还是市长先讲话?市长的回答快人快语:“我听你的!”“什么市长听我的?”我好不陶醉,当我看到市长稳步走进来时,我立马给交响乐队打了个奏乐的手势。第一首演奏的交响乐曲子是斯特劳斯的《春之声》,节奏轻快、明朗、韵律赏心悦耳。于是,市长的口才与优美的交响乐彼此互动,使开幕式的效果美到极致。
从1990年12月19日早上到中午,我们的会务工作可谓顺顺当当,照现在的讲法是零投诉。午宴完毕时,我终于舒出了一口气。下午的安排是,中、外贵宾乘游艇游览浦江。在游艇里我便主动与老外闲聊。突然,传来一阵法语,音色特别好听,我循声走去,便看到一位法国人。“你是一位法国人吧?”我问。“是的,我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经交谈,这位相貌英俊、音色悦耳的法国人叫菲利普,毕业于法国的一所名牌大学索邦尔,是法兰西广播一台的播音员。闲聊中他还认真地向我请教:“股票与债券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融资方式,为什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中国也要采用呢?”闻言我先是一惊,因为毕业于外语系的我,金融功底有限。况且,菲利普的提问会让不少中国金融专家都处于两难的境地。我还算有点小聪明,好像是这样回答他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不是说过,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嘛?因此,只要能激活经济,管他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融资方式……此时此刻我才发现,原来我是如此地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不,当我觉得自己回答不好菲利普的提问时,为什么会感到惭愧万分,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呢?
第二天,菲利浦请我到南京路德大西餐馆吃中饭,原来他还想追踪报道。他说几个月后还要来上海,目的就是想采访证交所初创后的情况。我知道法国人一般在公开场合讲话都很礼貌,可见,他的言下之意是:并不看好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几个月之后,菲利普来找我了,并表示会付给我口译的劳务费。我说:“用不到付劳务费的,能用法语为你讲解是我的职责,因为我是一名央行员工。”可是后来,由于菲利浦来时仓促,外事手续未办齐,被证交所谢绝了采访。哎呀,我真后悔。我怎么会忘了当年周总理的那句教诲:外事无小事嘛!要不,能给菲利普当一次口译译员,确实是一种享受。
事后,我常常在想,作为法兰西广播一台的播音员菲利普,他绝对会关心天下事的。今天,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在稳步、顺利地发展,虽说为他始料未及,但他应该也早有耳闻,根本用不到由我再来给他解答了。
上海证交所的开业典礼距今已有20多年。可是当年朱镕基市长激情、幽默的发言;那一曲又一曲,赏心悦耳的交响乐演奏;以及菲利普无暇可击的法语语音语调,尤其是他那隽永含蓄、又让我十分为难的提问,常常会使我感到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