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敖其尔同志感动央行事迹
敖其尔今年56岁,是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保卫科的一名普通干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和妻子无偿资助30多名贫困孩子读书、找工作。他四处奔波,为家乡33个贫困户申请国家惠农贷款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为舟曲灾区的74户家庭捐赠5.1万元的护眼产品。雅安地震,他又为灾区捐助价值1000多元的白面20袋。近年来,他四处奔走呼吁,凭借传媒的力量,争取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善款近40万元,帮助170多名草原贫困学子顺利走进大学校门。2012年至今,他再度为灾区和贫困家庭爱心捐款5000元。30多年来,他和妻子已经累计为贫困学生和残疾家庭捐助20余万元。他们帮助过的人群遍布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通辽、赤峰、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和兴安盟等市(盟)的10多个旗县。
敖其尔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昊昊高天、茫茫草原造就了他博大宽广的胸怀。80年代初,敖其尔在乌拉特后旗支行工作时,一家三口人租着一个不足50平米的房子,房里摆着两张用旧竹板钉的床。那时安家不久,常有一些来自东北老家亲戚的孩子或是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求助。敖其尔和爱人都是热心肠的人,看到那些无助的孩子,他们干脆让孩子们吃住在家里,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空闲时间,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给孩子们落户跑学校,一是借钱买粮。敖其尔回忆:那时候买不起煤,他和爱人就在工地上捡废木块生火炉。因为家里学生娃娃多,自己家粮本不够用,先借粮本,还要给孩子们跑学校、跑工作。有人开玩笑地说:“敖其尔的家变成救助站了!”。
乌恩高娃是一个单亲牧民的孩子,家里生活非常困难。1996年初,她得到一个去蒙古国留学的机遇,但苦于学费没有着落,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敖其尔夫妇求助。敖其尔没有推辞,东借西凑,帮助乌恩高娃解决了3万多元的学费,圆了她的出国留学梦。如今她已获得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公派乌克兰后,目前在新疆大学任教。她常说:“如果没有敖其尔叔叔当年3万多元的资助,我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出草原!”目前在日本留学读研的格日勒图也曾得到他们一家3.3万元的资助。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敖其尔得知毕业于通辽市盲人按摩学校的那日苏,因残疾而生活艰辛,敖其尔不但为他买了马头琴,还请专业老师为他辅导。在敖其尔的支持下,2012年9月那日苏顺利考入内蒙古大学德德玛艺术学院免费就读。
2012年12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就读的残疾学生李敏通过临河区残联求助于敖其尔。之后,他为了给李敏筹钱,业余时间亲自到自治区妇联、团委、报社、电视台、扶贫促进会和校团委等部门说明情况,恳求帮助,终于为该生筹集到治病的爱心善款5.07万。同样得到敖其尔帮助的还有一家3口都身有残疾的袁春燕家、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孟和达来、盲人李氏三姐弟、患脑萎缩肌无力的莎仁其木格、脑出血的包发格玛、严重肌萎缩的张丽华、残疾人王艳霞夫妇、残疾大学生刘晶、卧床不起的残疾人张成生等残疾人士和贫困家庭。
从1984年资助第一名贫困孩子圆了大学梦至今,敖其尔两口子已经为33名贫困学生资助了20余万元。到目前,敖其尔已经把为贫困学生寻资助学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乐此不疲。2011年高考结束后,痴心不改的敖其尔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一些中学,了解掌握了22名贫困学子的信息,在自己无力捐资助学的情况下,便多方托关系、找门路,凭借内蒙古《北方新报》第九届救助贫困大学生特别行动,积极争取爱心善款6.56万元,帮助22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2013年,他又为78名贫困大学生奔波于各大慈善机构争取着爱心资助。
敖其尔坚持30多年不图回报帮助弱势群体和贫困孩子,主要来自他父母的熏陶和雷锋精神的激励,更离不开他妻子与女儿的支持与理解。2010年清明节,敖其尔回到故乡科尔沁,看到自己家乡人打手机时必须爬高,他便自掏腰包,奔波在相距几千里的巴彦淖尔和通辽之间,说服当地移动公司的领导,在他的努力下,当年11月便建成一座投资300多万元的移动信号接收塔,从而彻底结束了该地区移动电话信号弱的历史,搭建了与外界有效联系的桥梁,为推动当地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深受周边3个嘎查800多户村民的赞誉;同年12月敖其尔多方奔走,联系科左后旗农业银行,为该旗三个自然村33户贫困农牧民一次性解决了99万元的养育肥牛惠农贷款,使当地农牧民从党的富民政策中得到了实惠,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005年,人民银行乌拉特后旗支行撤并,敖其尔调回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工作,与妻子过起了两地分居生活。至今,他仍租房居住在一个60多平米的旧楼里。他和房东说房租有点承担不起,房东却逗趣地说:“你们给别人资助多少钱都舍得,怎么轮到自己就什么也舍不得了?”在他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一对衣柜是他单位搬迁时退下来的旧档案柜;一台20英寸的老式电视机摆放在被锯短腿的旧课桌上面;厨房里一字排开放着三张捡来的课桌做橱柜。近年来,巴彦淖尔、自治区、中国青年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来到敖其尔家采访,凡到过他家的人,都不无辛酸地说,你家条件太差啦,这些家具现在白送人都没人要。他家曾被小偷光顾3次,但什么东西也没丢,不是小偷心肠好,实在是没有值钱的东西可拿。
工作30多年间,敖其尔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默默无闻,忘我工作。他在部队入党,15次受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解放军报》曾报道他的先进事迹。他的汉语言不是很流利,但仍整理了120万字的文件档案,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论文和新闻报道,有的被《中国金融》、《金融时报》、《内蒙古日报》、《实践》、《内蒙古金融研究》等报刊登载。他用他的一片真诚与敬业精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行员”。
敖其尔的善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0年以来,巴彦淖尔报、巴彦淖尔电视台、内蒙古卫视和内蒙古《北方新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陆续报道了他助学助残的事迹。2011年12月,他在内蒙古第二届“公益之星”评选活动中获“爱心大使”称号。2012年3月,在全国第十一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评活动中获“爱我中华共创和谐优秀新闻人物”荣誉。2012年9月,荣获首届巴彦淖尔市“道德模范”称号。2012年12月,获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身边雷锋”荣誉称号。今年5月,他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荣誉称号。
敖其尔的蒙古名字叫呼和,汉语即“蓝蓝的天空”。在那些受过资助的孩子们心中,敖其尔就是他们心中的蓝天绿草,这是一片永不褪色的风景,这是一种辽阔无边的爱。
内心温暖,所以富足。如今,敖其尔还有几年就该退休了。按理说,他也该像别人一样享享清福,可他没有,连买房还没有排上议事日程哩。好在粗茶淡饭习惯了,一家三口住三个地方习惯了,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也习惯了,关爱无助的残疾人和贫困家庭也习惯了。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圆寻学之梦,让更多的残疾家庭,摆脱困境,过上幸福安康生活,是敖其尔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