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杨兴安同志感动央行事迹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钞票处理中心综合管理科科长杨兴安,近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工作在既辛苦又有风险的货币发行部门,始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从事基金押运工作六年,手过千金,分毫不差;从事货币管理工作六年,为公安机关鉴定假人民币上千万元,无一差错;他负责综合管理及发行业务会计核算工作六年,认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他把货币金银工作当作事业用心对待,不畏艰辛,忘我工作,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为货币发行事业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亮。

树立以民为本思想,热爱发行工作

现在货币发行部门已经配备了叉车等机械,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20年前发行部门是人民银行中劳动强度最大的部门。发行部门的押运人员虽然是干部编制,但干的是工人的活,整天是搬搬运运,卡把、装袋、点数。工作既辛苦,又有风险,整天是满身麻袋毛,一身臭汗味。常常遭到一些人的歧视,说押运人员“干部不如工人”,“高级搬运工”,面对外面的风凉话,有的押运人员看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的地位低下。杨兴安原是解放军部队的一名上尉军官,在部队是指挥员,指挥部属完成任务,来到银行后,转化为一名押运员,每天负责搬箱子,点数的押车人,他能正确对待革命的分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货币发行的工作岗位。1996年,北京接连发生了几起歹徒持枪抢劫银行的案件,造成了银行押运人员的流血死亡。从那时起,押运人员执行勤务时,都要戴上钢盔,穿上防弹衣,给人如临大敌的感觉,当时他爱人劝他找领导,换一个稍安全的工作岗位。他说:“每个岗位都需要人,自己不在这个岗位上,别人就得在这个岗位上,我是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共产党员,哪有临阵脱逃的道理”。在从事押运工作的几年里,他能坚持出满勤,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等”、“靠”的思想,能积极配合带队领导的工作,团结同志,认真负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发扬不怕苦脏累精神,干好发行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现金的流通量逐年加大。为了合理摆布发行基金,收回残损人民币,押运人员经常要到各保管库调运人民币,调运时,需要经过卡把、装袋、缝袋、铅封等工序。由于保管库通风条件差,加之业务量大,押运人员工作时,常常是挥汗如雨,夏天光着膀子工作,冬天只穿单衣。他能始终如一,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能顶烈日、冒酷暑、战严寒,不管刮风下雨,一如既往地战斗在押运第一线。1995年夏天的一天,他参加北京分库发行基金调往天津重点库的押运工作,完成任务后的返回途中,护卫车在天津杨村发生故障,他和同去的几位同志就坐在封闭的货车车箱里回单位,货车车箱里象蒸笼一样,温度高,空气又稀薄。他们坚持了近两个小时才回到行里,等下车时,都快晕倒了,他也没有半句怨言。1999年10月,他在西安调款押运时,不慎踝关节扭伤,他忍着疼痛,坚持完成了押运任务。出差回来后,又到了投放旺季,他一天也没休息,又整天奔波在外,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012年发行库搬家过程中,成千上万袋百十斤的发行基金需要一袋袋人工搬倒,时值寒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他和同事们不畏严寒,吃力地一袋一袋搬倒,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在办公室搬家中,大多数同志将自己的办公物品搬到重点库安放后就可以回家了,杨兴安同志却不一样,早来晚走。大家走了以后,他与科技处工作人员一道安装、测试每一个人员的电话和网络是否接通,保证上班时间大家都能正常办公。

践行务实创新的时代精神,当好行家里手

杨兴安同志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文化知识水平。为了提高识别假币的技能,他曾利用双休日到清华大学听取“清华大学-货币防伪与管理研修班”的一些课程,利用双休日到商业银行听取反假外币培训,利用工作之余反复学习了货币发行与鉴别的各类书籍,不断提高识别假币的技能,成为反假业务的骨干力量。2006年,货币金银局组织分支行编写货币金银业务知识问答,他以此为契机查阅了大量资料,系统地学习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丰富学识。他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思考,他写的征文《近年来北京市收缴、没收假币情况的思考》曾荣获全国反假货币征文二等奖。

2006年春天,领导安排他负责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工作,虽然他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也会操作货金系统中的反假货币子系统,但他没接触过会计核算子系统、调拨子系统和销毁子系统,从来没做过会计工作,为了尽快掌握此项工作,他就一边虚心向老科长和发行会计们学习,用心体会,一边找了一套《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手册》,逐条逐句反复练习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发行基金账务处理、调拨工作和货金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为了做好工作,他购买了《会计原理》等书,系统学习会计基本知识,了解会计帐务处理原则、方式及会计科目,为正确理解总行制定的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制度奠定了基础。2008年后,他多次反复学习总行货币金银局编著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工作业务制度释义》,对许多重要条目正确理解并熟记在心,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遵守执行。

北京立体库投入运行后,为提高入库速度,保证入库发行基金安全,需要采取技术手段,实行整箱入库。他和同事们多次要求电子封签生产厂家改进电子封签系统,增强该系统的安全性,使入库回笼券外包装签封实现不可仿制、破损后不可复原的功能。目前,电子封签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北京立体库回笼周转箱,有效保证入库发行基金的安全。

一切以工作为重,为发行工作默默奉献

杨兴安同志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为了整体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5年分库搬家时,他患上了带状疱疹,俗称“穿腰龙”,疼痛难忍,医生给他开了病假条,让他在家休息,但他考虑搬家是正需要人的时候,就一边吃药打针,一边参加搬家劳动;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营业管理部负责北京供电局至和平门一段的执勤任务,在国庆节前进行了多次预演,并且每次演练安排在晚上,经常演练完后就到了第二天凌晨。他参加了当标兵执勤任务,并且第二天主动放弃休息,积极主动参加到发行基金调运工作当中;2001年总行举办全国货币发行处长培训班,营业管理部负责承办,领导安排杨兴安驻会,开会期间他孩子发烧39度,由于人手紧张,他能以大局为重,住会9天,安心工作,出色完成了任务;他参加了营业管理部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规范化考评小组,对天津分行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规范化工作进行考评。在去天津的前一天,他山西老家的姐姐突然到北京看病,他只好让妻子请假几天假,带着姐姐到医院看病。

自入行以来,杨兴安的年休假从来就没休完过,有许多年份他一天假也没休。节假日接到公安机关要求鉴定假币通知后,不论是大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他都能放下家里的事务,及时赶到行里为公安机关鉴定假币。2008年6月的一个下午,行里的工作人员都收拾桌子,准备下班,宣武公安分局民警拖着四、五个手拉箱,要求鉴定货币的真伪,当时,货币管理科科长休假不在岗,他就组织三个管理科室的同志加班加点,一张张鉴别真伪核对数量,10多名同志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工作,才将假币清点完毕——186.5575万元假币。接着,他又和货币管理科的郝志兰同志为公安机关出具假币鉴定证书和没收收据,由于面额和版别不同,整整出具了40份证书,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完事。

杨兴安同志非常赞赏雷锋的那句话:“我们党的事业就像一部大机器,他需要大的主体,也需要小的螺丝钉。我的愿望就是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认真负责,为发行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年华,他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他曾4次荣获人行营业管理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