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久尼玛同志感动央行事迹
一米八的个子,黑黝黝的皮肤,豪爽的性格和宽厚的肩膀,典型康巴汉子可亲可敬的威武形象与稳重信任全部写在他诚实的脸上。在工作中,他是众所周知的“黑脸包公”,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积极乐观、坦诚和朴实的人。参加工作三十年,从事央行保卫工作二十几年,他不因单一枯燥的保卫工作而厌倦、坚持不懈;更不因个人利益得失而计较、宽厚待人;也从来不因工作岗位的平凡而挑剔,厚德载物。始终以严谨细致对待工作,以质朴厚道对待生活,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在央行保卫工作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忠诚。在他辛勤付出和精心耕耘下,玉树人行自恢复成立以来,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保卫事故。中支多次被青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青海省消防总队、玉树州委、州政府授予“安全模范小区”、“消防明星单位”、“民族团结”模范单位荣誉称号,他自己也多次被中支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行员”等,他就是人民银行玉树藏族自治州中心支行保卫科副科长久尼玛同志。
勤学苦练强素质
他曾毕业于青海警官学院,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了能够适应快节奏与新安保工作需要,他向书本学习、向能者学习、向实践学习,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转换为提高学识水平,提升自身素养的第一要务,通过多几倍于其他同志的艰辛付出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中支组织的集体学习,他从不缺席,不愿放过每一次理论学习的机会,自觉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在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为科室职工的学习教育提供素材;不懂计算机,是工作中的拦路虎,他就利用一切时间,积极主动向年轻职工请教,反复体会和实践,不仅懂得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且熟练掌握了监控设备的故障判断和维护技能;虽然他二十多年始终从事保卫工作,但对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他从不放松,他不仅自己学,还鼓励青年职工一起学。在他的带动下保卫科学习氛围浓厚,成为中支培养人才的摇篮。他带出的保卫人员交流到其他岗位后,已有4名当了科长,2名当了副科长,现都成为中支骨干或业务中间力量,而他却一如既往地仍在保卫科无怨无悔地默默的付出着、奉献着。
认真扎实履职责
作为保卫科副科长,他深知肩上责任诉重大。由于常年在高原工作、生活再加劳累,身体健康状况逐年下降,他患有高血压、高原性心脏病,医生多次提醒,由于病情较重,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到低海拔地区休养,但他把医瞩、劳累、病痛,深藏在心底,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奋战在雪域央行保卫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做到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积极配合科长开展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安全保卫各项制度,规范保卫工作程序,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在原有“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结合玉树灾后重建实际,增加了“犬防”,一方面有效缓解了人员紧张与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起到了预警及时与震慑作用,为有力提升安保系数发挥了积极作用。内部安全常抓不懈,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及案件防范工作、做好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教育,确保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组织全行干部职工开展消防知识、警示教育学习和应急演练,浓厚氛围已逐步形成;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实弹射击等军事训练,保卫人员战斗力和业务技能得到有力提升;不间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强化责任落实,和谐央行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他先后修订了《值班守则》、《专职守卫押运岗岗位职责》、《发行库出入人员验证制度》、《监控报警设备操作规程》等多项规章制度,实用性、操作性强。特别对《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规定》、《专职守押人员枪支使用管理规定》,通过科务会学习,结合案例开展分析讨论,并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制度。在执行发行基金押运任务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周密部署,枪弹管理和押运工作做到零差错;“事无巨细,责任重于泰山,半点马虎不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上班他是第一个到,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下班他是最后一个走,检查各办公室灯是否关闭,门窗是否锁好,这是他常年不变的习惯。
维护团结促和谐
玉树是民族自治区,中支少数民族职工占比近一半。作为一名老党员,藏族干部,他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抓好科室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把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在民族团结的各种具体活动中,逐步渗透到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真诚帮助科室每位员工在不同层面找准定位,承认员工的需要,尊重员工的个性,重视员工的存在,开发员工的潜能,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员工的创造。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到中支举办的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每周“一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科室职工文化娱乐生活,大家在愉悦、宽松的工作环境中,自觉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推动安全保卫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面对常年生病的父母和从小智障的女儿,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与细致照顾着他们,起早贪黑,从不占用上班时间尽儿子的孝道与父亲的责任,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让小家也温馨。特别是在保卫科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每逢遇到重大节假日,他总是主动留守值班,最大限度地满足汉族干部回家探亲的愿望,大家的感激之情在心中涌动;面对新入行的职工,对藏区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不了解,他总是利用闲暇之余,关心他们的生活,给大家讲解藏族故事和民俗风俗,教大家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藏语,帮助青年职工快速适应高海拔、重缺氧的高原工作和生活,用家长般的爱温暖着大家的心,职工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困难都乐意找他商量或解决,而他从不推辞,慢慢地大家都把他当作可亲可敬的兄长。
灾难面前显本色
2010年4月14日早7时49分,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顿时使这颗唐蕃古道上的璀璨明珠黯然失色,中支作为重灾区也不同程度出现房屋受损、财产损失严重。面对灾难带来的挑战,作为保卫科副科长的他,由衷的感到责任重大,对巡逻执勤的保卫人员说:“院子的围墙倒了,但保卫发行库安全的堤坝不能倒!”他那厚重的声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着每一位保卫人员的责任。
他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灾难中失去亲人和朋友、家中的房屋倒塌和财产损毁、父母和孩子面临重重生活困难……无情的现实不停地撕扯着他的每一根神经,可是,面对中支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他深深知道,此时还不是悲痛的时候,保护国家财产和生命,筑造保卫发行库安全的堤坝刻不容缓,他强忍悲痛,毅然选择了守卫发行库和搜救遇难同胞。
灾难发生后,保卫科的4名职工中,两名同志家里的房屋倒塌、亲人伤亡。他带领安全保卫组的12名同志抢救武器弹药、设岗布哨……抢救生命,义无反顾。地震当天上午,当得知同事的妹妹被埋废墟下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带领几名同志奔赴现场紧急搜救,没有工具,他就用肩扛手刨,尽力挽救同胞的生命,直到深夜才返回中支,他满面尘土,来不及洗把脸,就继续站在了保卫岗位,不分昼夜值班巡逻,寸步不离。
随后的日子,为充分发挥监控设备效能,他对保卫部门2个监控服务器的电视监控设备进行了多次维护,技防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久尼玛同志并没有从此高枕无忧,每天的值班巡逻是雷打不动,他总是说:“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离开人去操作,更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设备就高枕无忧,放松警惕”。就是凭着他的这股子细心和耐心,行内的安全工作越来越周全了,为全行灾后有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做出一名保卫人员应有地贡献。
地震后针对院墙倒塌,组建了治安联防队加强保卫工作,并参与制定了《治安联防队管理办法》。自组建治安联防队后,每天早晨提前半个小时起床,7点准时训练。刚开始队员们也有不少牢骚,可看到年近50岁的老科长不辞辛劳,毫无怨言,在他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大家的牢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并积极参与,联防队员的身体愈加结实了。
他在安全保卫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震前他踏实进取、勤勤恳恳的工作;地震时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地震后他冲锋在前,挑战生命极限;灾后重建中,他勇立潮头,带头落实国家重建政策,积极拆废清墟,多次受到表彰和赞誉,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面对诸多绚丽的光环,一点也没有束缚住他的思想和手脚,反而更坚定了他前进的步伐,为和谐基层央行建设认真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无悔的人生。他常说:“与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荣誉只能属于过去,我的立意与追求永远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