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姜森同志感动央行事迹
2011年党的“七一”大庆,姜森作为全国金融系统唯一获奖者,走进人民大会堂,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金色奖牌,随后他作为党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银行党代会。
几年来,姜森带领人民银行寿光支行倾情“三农”,用一位共产党员的力量谱写了一篇篇支农乐章。
为了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基地,早在2006年仅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就突破了40亿公斤、金额达到56亿元。当时,蔬菜购销商靠一麻袋一麻袋的现金结算货款,不仅交易成本高,效率慢,而且安全风险很大。菜农、蔬菜购销商都急盼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姜森同志坚持走群众路线,走遍田间、低头和大棚,很快清晰地形成了“富民先便民,尽快创新推广应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念头。于是,他亲自带队一次次到蔬菜批发市场考察,深入农村向菜农调查了解情况,主动与地方经济管理部门交流沟通,及时向地方党政和上级行汇报反映,他连续三个多月忙于实地调研,研究试点启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应用方案,马不停蹄地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大计……当时,他没有了周末节假日概念,经过长时间“五加二、白加黑”地忙碌,他积劳成疾,患上了腰腿病,多少次从医院刚出来就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妻子心疼地提醒他工作悠着点干别累坏了身子,他嘴上答应却行动上依然故我。有耕耘就有收获,他和“菜乡”金融人一起推出的集农行卡和农产品物流园IC卡于一体的“联名卡”,使菜商、菜农间的结算十几秒内完成,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黄经理自豪地说,如今我们物流园的结算是全国最先进的,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就有几十批,我们得感谢人民银行的姜行长;试点推广了“惠农卡+三农服务站”、“自助终端+农民”等金融支付的“寿光模式”,使寿光辖区乡镇金融支付系统覆盖面、“农民工卡”服务网点开通率、行政村转账电话及农户银行卡拥有量均达到了100%。田柳镇北岭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洪波颇有感慨,人民银行组织的农村支付结算建设,不仅使农民实现了“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也让我们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待遇。对于寿光创新支付“模式”的做法,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做过两次批示,胡晓炼、刘士余副行长在出席寿光现场交流会时相继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人总行重点建议暨重点提案调研座谈会在寿光市召开,总行副行长杜金富、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充分肯定了寿光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和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工作。
为了使农民的“死资产”活起来
寿光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农户经济实力、经营投资意愿分化明显,联户联保为主的贷款方式吸引力逐年下降,如何有效解决好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呢?常常萦绕在姜森同志的脑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姜森先是在支行班子成员会上分析形势,与大家统一思想认识,然后按照分工由领导分头带队深入一线调研。2008年,他们经过对6个乡镇的48个村庄的座谈走访和问卷摸底调查,发现农民得到贷款率不足70%,农民手中虽然不乏诸如蔬菜大棚、宅基地等资产,但缺少将这些资产进行有效抵押的制度规定。如何才能变农民的“死资产”成为“活资金”呢?姜森与市政府金融办、经济管理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反复研究,先后制定出台实施了“大棚抵押借款、农村住房抵押借款、土地使用权抵押借款”等7个暂行办法,引导各金融机构规范先行开办了蔬菜大棚抵押、土地流转收益权质押、农村住房抵押、海域使用权质押、“盐票”质押和“新居乐”农民建房贷款等一系列新业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抓住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容试点机遇,在全国首批发行了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5亿元,实现了涉农中小企业直接参与资本融资的新突破。
寿光推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三农”发展的做法,《金融时报》作了连续报道,新华社内参予以刊载。济南分行与山东省银监局联合在寿光召开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现场会”,向全省介绍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寿光创新金融支持蔬菜种苗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还得到了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
为了稳定菜园子和菜篮子
蔬菜价格波动大,时常推高物价,又容易造成菜贱伤农,如何通过平衡产销关系稳定菜价,成为各级政府待解的难题,也成为姜森同志探索的又一课题。2012年以来,他带队深入30多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超市调研,在广泛听取银行、企业意见和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的同时,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了《寿光市农产品订单质押贷款暂行办法》,推出了订单融资新业务。针对订单缺乏价值属性现状,他又研究引入保险机制。当时保险公司领导有顾虑,上级部门迟迟做不了决定,姜森同志二上北京,三跑济南,与人保财险总公司、省公司商谈,他的真诚打动了他们,他用寿光近20年的经济金融数据说服了他们,经过近半年的争取,人保财险总公司与寿光市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针对寿光一个县级市个性化推出了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协议金额20亿元。引导银行、保险围绕订单融资深入研究,出台了《寿光市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保险介入信贷业务制度和流程,创新推出了“订单+融资+保险的订单融资模式。至2013年9月末,累计发放订单融资贷款10.8亿元,支持农户近7000户,订单蔬菜面积扩大到13万亩,带动4.3万农户从事订单蔬菜生产。2013年5月29日,济南分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在寿光召开,专题指导推进订单融资工作,与会领导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该经验做法得到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和人总行副行长刘士余、潘功胜的批示;新华社、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媒体进行连续报道。
为了实现金融生态环境的“蓝天白云”
优良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助推“三农”发展的不竭动力。姜森同志不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而且紧紧扭住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这个重点不放松,大胆管理,积极推动,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他严格按照济南分行提出的“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与同志们一起全力推动寿光创建金融生态市,积极打造县域金融生态品牌。他主动研究制定了《货币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监测联系点制度》,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做大做强的意见》,推动政府出台了降低金融机构房产、土地等过户手续费,对金融机构建设办公场所实行费用减免和财政补贴,减免银行抵贷资产处置费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对行政村开展“信用村”和“信用户”评定,在全省率先组织为1610户企业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推动组建了14个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和35个商户联盟,每年都协调组织举办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仅2013年协助市政府举办的“政银企合作交流会”,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贷款875.8亿元。
为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诚信氛围,提升全社会的信用度。2013年,他率先在全省创新研发了“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农产品订单登记系统”、“商品生产流通合同订单信用履约自助登机检索系统”三个平台,制定了《寿光市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寿光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及应用宣传活动方案》。至9月末,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已开始进行基础信息数据铺底工作;农产品订单登记系统录入订单农业合同1500余份。“三个平台”建设实现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全覆盖,提升了社会管理效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为了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
群雁齐飞看头雁。姜森同志对带好队伍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他除了自己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工作、带头调研,带头服务、带头自律”以外,还坚持抓党支部自身建设,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头登台授课,组织开展了“每人一讲”活动,近年来他带领干部开展调研活动50余项,上报调研报告和各类信息200余篇,为上级行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参考。他积极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前往寿光市三元朱村实地参观学习,引导干部职工学习王乐义同志致富不忘乡村、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增强了干部职工岗位建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对接、“一企一策”现场办公活动,向社会公开“五项服务承诺”,他与支行党组一班人坚持“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有效发挥支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凝心聚力,营造和谐,从而为特色支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荣获“中国人民银行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个个荣誉,承载着骄人的过去;一项项开拓,昭示着美好的明天。立足新起点,姜森带领“菜乡”央行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