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刘涛同志感动央行事迹
今年38岁的刘涛,自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就一直在金融稳定处工作,可以说是金融稳定战线的一名“老兵”了。他细致、干练,谦逊中不乏稳重与厚道。1997年大学毕业后,刘涛在商业银行工作了3年,2000年考取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2003年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工作。在人民银行工作10年来,他先后从事金融风险处置和金融稳定评估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勇挑重担,认真履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工作业绩,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普遍认可,先后获得“2003-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工作先进个人”、“总行级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分行党员要成为业务中坚力量标兵”、“沈阳分行机关优秀员工”等荣誉。
勤学不辍 敏于思考结硕果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呼唤着人才,中央银行的职能转变更需要知识型的干部。刘涛对此想得深、看得远、务得实。2005年,刘涛考取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经过4年的勤奋学习和研究,对经济金融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2009年刘涛顺利取得博士学历和学位。但是他知道,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成就,仅靠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他将所学理论与工作实践实际紧密结合,对金融调控和金融稳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刘涛参与撰写的《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决策框架探索——“融合式”新框架下的货币流动性调控研究》和《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与调控——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分别获2012年度总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和2011年度总行重点研究课题二等奖。主笔撰写的《鞍山证券公司和辽宁省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从鞍山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看行政清算的优势》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影响及启示》三篇专题调研报告获总行刘士余副行长的批示,并获沈阳分行辖区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冲击:一种基于宏观视角的评估》、《基于资本流动视角的中国金融稳定状况评估》分别获总行青年课题组活动一、二、三等奖;《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方式的比较分析》获沈阳分行重点研究课题二等奖;《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的有效途径》获辽宁省金融学会优秀论文及调研报告三等奖;《银行业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一种基于风险网络传导分析的评估方法》获沈阳分行青年课题组活动一等奖。此外,刘涛还参与翻译和撰写了《金融部门评估手册》、《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前沿》等书籍,在《中国债券》、《西南金融》、《武汉金融》等杂志上发表文章7篇,撰写各种调研及报告近百篇,累计50余万字。
恪尽职守 耐心细致化风险
切实履行好中央银行职责,全力维护好区域金融稳定是刘涛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2004年10月22日,辽宁省证券公司(以下简称“辽宁证券”)因违规经营、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辽宁省政府组织对其进行托管经营。刘涛被总行抽调到辽宁证券托管经营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组工作。
辽宁证券是全国第一家执行大额个人债权打折收购政策的被处置金融机构,广大债民对此极不理解,个别地方出现了围攻辽宁证券、封堵交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刘涛冷静分析了当时所面临的形势,总结债民闹事原因,及时向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他全力配合领导联系有关部门,耐心地向债民宣传解释国家政策,安抚债民情绪,防止事态扩大;另一方面,他与托管经营组的同志,夜以继日赶制《个人债权收购工作方案》,短短的5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债权数据库建立、信息技术支持、建行代理收购网点协商确定、收购人员安排和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并在总行的支持下,首次采取“分批次,边登记确认,边收购”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债权收购工作,很快稳定了债民情绪,恢复了社会秩序。
上访问题是辽宁证券托管经营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辽宁证券66名原人民银行员工不断上访要求回人民银行工作的问题,刘涛泡在档案室里,查阅了所有人民银行与所办实体脱钩的相关政策文件,仔细琢磨政策文件规定,并从大量历史资料中查找出与上访员工相关的脱钩会议纪要、脱钩协议以及人员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党团关系和相关档案移交手续等,并据此向这些员工摆事实、讲道理,做好息访劝访工作,确保没有出现群体性事件。
在辽宁证券托管经营期间,刘涛审阅和修改了百余份方案、合同、协议;累计收发上千份各种请示、报告,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送领导批示;撰写20多期《辽证托管经营情况专报》报送周小川行长、吴晓灵副行长和刘士余副行长,100多期《辽证托管经营简报》以及10多期《辽证托管经营情况反映》报送总行、证监会、沈阳分行、辽宁省金融办及其它各有关部门,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2006年底,刘涛因在辽宁证券托管经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而被总行通报表彰。
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做评估
刘涛喜欢钻研工作,琢磨业务,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推动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的创新。2008年,他负责金融稳定评估工作后,对国内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在《辽宁省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中尝试引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的FSAP分析框架,大胆采用宏观审慎分析、微观财务分析和个案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辽宁省金融稳定状况进行定量评估,有效提高了辽宁省金融稳定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刘涛统稿并主笔撰写的2007-2012年《辽宁省金融稳定报告》多次获总行和上海总部肯定,有关撰写经验连续4次在全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撰写座谈会上交流。
国际金融危机后,总行提出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各分支行要全面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刘涛根据领导安排承担了组织开展此项工作的艰巨任务。在没有现成的评估模式和评估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他提出“全面评估,突出重点”的评估原则,主笔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办法》(试行),设计了三大模块的评估内容,涵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指标稳健性等各个方面。为了检验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他组织抽调人员对朝阳银行进行了稳健性现场评估试点,取得良好效果,是全国率先开展现场评估工作的几个分支行之一。此后,他作为主讲人对辖内中心支行有关人员进行了稳健性现场评估培训,并先后组织开展了对辽宁省内12家城市商业银行、67家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丰富了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和手段,增强了宏观审慎管理能力。
注重责任 乐于助人甘奉献
刘涛把服务当做天职,奉献当做己任,并付诸在自己的行动中。在人民银行工作十年来,他几乎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工作中,在他的日程表上,从来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不知挤占了多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特别是在辽宁证券托管经营现场工作的4年多,连续几周加班是常事,甚至在儿子出生时,他都没能陪在爱人身边,履行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刘涛是一个团结同事,关心集体的人。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关心和帮助处内的每一个同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特别是对处内新同事,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尽快熟悉业务,进入工作状态。而同事们在遇到困难时,也总是愿意让刘涛帮忙出主意、想办法。
刘涛是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在汶川发生大地震时,他主动向灾区捐献爱心,并积极向机关党支部缴纳了特殊党费。作为总行团委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第一阶段最佳旗手,他有感于革命老区学生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学设备的落后,与队友们共同为江西赣州信丰县油山镇下坪小学捐资助学。当他看到报纸上刊登贫困家庭学生交不起学费的新闻后,又与处内同事一起捐款资助了一名特困大学生。六一儿童节前夕,他与处里的同志一起购买了食品和玩具,看望沈阳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
这里我们所采撷的只是刘涛10年来怀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理想和追求,看到了新时代央行员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