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
孔祖根同志感动央行事迹
多年前的中国金融界,说起浙江丽水,恐怕知者甚少。但如今的丽水,已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样板。这不得不归功于一个人——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始终怀着对“三农”无法遗忘的情怀,成为他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不竭动力。自2006年起,针对全市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甚至空白的实际,他先后设计并协调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银行卡助农取款三项金融支农惠农工程,对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成功的突破性尝试,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路人。
在他引领的农村金改驱动下,丽水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7年全省第一,农业贷款增幅连续4年全省第一,人均GDP增幅4年第一,农民对政府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第一,2012年3月丽水市成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地区……
力排众议开创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
丽水市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全市山林面积近2100万亩,林木蓄积量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然而,由于金融服务的缺失,“山林不能流转,更无法变现”,长久以来,广大林农只能揣着林权证,“守着金饭碗讨饭吃”。
怎么办?孔祖根深深地认识到:要在丽水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史无前例,没有经验借鉴,困难和阻力相当大,稍有不慎必将给自身和人民银行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如果成功也必将把巨大的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全市农村经济和金融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着农民一张张无望又充满期盼的愁脸,想想自己作为一方央行行长,又岂能袖手旁观?孔祖根暗暗下定决心: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何不让青山作“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个人付出点代价、冒点风险又何所惧哉!但真正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要解决金融机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的制度、林权的登记评估流转、政策保障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涉及到政策、资金、机构、人员等诸多要素,涉及到党委政府、林业、银监、金融机构、农户等诸多主体,基层央行要推动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无异于上天揽月。
在提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初步想法的初期,中支辖内存在各种畏难和怀疑情绪,思想认识不够统一,甚至有人主动向他建议难以做到,不宜开展。然而,只要孔祖根下定的决心,想干的事,就不会轻易放弃。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是他上任以来的第一场战役。他作为指挥官,这场战役只能胜不能输,而且也输不起。为此,他说干就干,力排众议。2006年,孔祖根开始多方奔走,他反复向市委市政府领导阐明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现实重要性,完整提出自己整套设计路线图,得到了充分的政治支持。他不辞辛劳地跑到外省多个地市调研取经,为丽水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借鉴经验。他到辖内每个县市召集当地金融机构、村委会、农户座谈,共同研究探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
那几年,他把全身心投入到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不分昼夜、早出晚归,有时一连好几天不回家,时值他儿子高考关键时期,他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只能由妻子一人请假代劳,面对妻子的无奈,他只有愧疚地笑笑。更有一次,他带人下农村上山林测算林木面积、额度标准时,恰逢下雨,一不小心从山上滑倒,滚了好几米,手脚多处软组织挫伤,衣服刮破。他被人扶起,哈哈大笑道: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嘛!
只要遇到什么问题,他就解决什么问题;只要哪个部门、环节卡脖子,他就亲自出马协调打通哪个关节。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最终盘活了一步对丽水农民来说最精彩的棋:建立了一整套的林权流转平台、多形式的林权抵质押贷款品种、多项政策扶持政策,成功推出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服务。
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5.39亿元,余额35.15亿元,居浙江省首位,不良率仅为0.19%,惠及林农30多万户。
协调有方强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林权抵押贷款的成功开展,给孔祖根增添了信心和勇气。孔祖根心中又在思考:如果农民凭借自身的信誉到金融机构直接办理小额优惠贷款无需担保那又该多好。孔祖根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在丽水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时机、条件已经成熟。不管多难,事在人为。他决心在本没有路的地方硬是闯出一条路来。
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要解决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农户信用数据管理中心建设和金融机构授信贷款三个问题。这些都是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尝试,既要做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又要做政治、社会舆论环境正确引导。这又是一场重大的战役。该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到丽水农村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难以想象。孔祖根深知此事重大,需要科学谋划、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孔祖根胆子大、步子稳。2009年起,他起早摸黑,赶赴全市各县市区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不厌其烦地与农民交流,听取意见;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取得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全力支持。他亲自担任组长,制定了农村信用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协调组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村干部及村民代表17265人组成的3453个农户信息采集小组、198个农户信用评价小组和3个业务指导小组,全面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孔祖根一方面要求及时汇总梳理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方面亲自组织人员研究攻关,制定解决方案。由于长期奔波劳累,那段时间他人消瘦了、脸变黑了、头发也变白了,但他与农民的关系更近了,心里也更亮堂了。
正是由于孔祖根积极推进,丽水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行政村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的地级市。目前已有22.56万信用农户累计获得贷款224.01亿元。丽水山区200多万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为生活、教育、创业等资金发愁了。
务实创新率先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
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两战告捷,孔祖根把战略眼光又瞄准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
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必须解决:合法地位、承办主体、资金保障三个问题。为此,孔祖根于2010年7月争取到人总行在丽水全市率先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试点,取得了合法地位。通过市场机制,确定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作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承办主体。由承办主体出资在行政村指定商店设立服务点,布放专用POS机,通过刷借记卡让农民就近支取养老、医疗等涉农补贴资金。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将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以及农村居民缴费、消费实现“一卡通”。
目前,丽水市已完成2114个行政村的小额提现POS机布放任务,在全国率先以地级市为单位成功试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至今年10月末,累计办理小额取现达到了1.74亿元,实现农村居民小额提现“不出村、零成本、无风险”。
乘势而上着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金融支农民生工程都相继成为全国典型,在此基础上,孔祖根又把眼光看得更远、站得更高,乘势而上把三大工程以“丽水模式”推向全国。在他的努力下,人总行多位行领导亲临丽水考察农金改工作,潘功胜副行长更是多次到丽水给予了直接的指导。全国多个省市金融考察组也是纷至沓来、满载而归。2012年3月,他积极协调争取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终于获批,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他开始全方位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重点解决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
为此,他积极创新,敢冒敢闯,在全国率先组建市、县两级金融服务中心;率先推出首笔多用途的个人外汇贷款;率先设立了全国首个村级外币兑换点;率先打造集“小额取款服务站、反假货币工作站、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站、农户基本信用信息采集服务站、金融宣传工作站、三农贷款保险证券协办站”六位一体的多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真正实现“金融物理网点不下沉、农村金融服务不缺位”。
这样超越的改革,在孔祖根的工作里,一件件,一桩桩,件件桩桩说不完。改革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心里真正品味;改革中的艰难困苦只有他心里真正体会。
在他领导下的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总行“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活动先进集体、总行级“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连续17年被评为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辖属8家县(市)支行均为省级以上文明单位。
近年来,他个人连续五年在上海总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并成为丽水市唯一当选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常委和党代表的金融工作者。
面对不解和责难,胸怀坦荡的孔祖根付之淡淡一笑。面对利益,身为行长的孔祖根坚决不取份外之财。面对荣誉,谦谦君子的孔祖根非常淡泊:人的奋斗,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是在于在奋斗的精彩过程中诠释为民情怀,无怨无悔。做人如斯,做金融亦如斯,这就是平凡而又朴实的孔祖根。
青山作证,他成为了坚定的农村金改探路人。